新浦京游戏app

服务中心

海运业务

普京开会长叹一口气用克格勃3个字拿捏了在场所有大人物!

来源:新浦京游戏app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8-10 15:49:08

  “到底谁在克格勃工作过?是我?还是他?”这句话是普京在会见俄罗斯工商界代表时说的,基本上能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。然而,在场的工商界代表们,显然无法把普京的话当做一个玩笑。

  原因也很简单,因为在场的工商业大佬们都清楚自己做了什么,同时她们也都记得普京当年是如何清除了寡头们的。

  现阶段的俄罗斯,实际是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状态,那就是俄罗斯虽然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链,可是这个工业链只能保证基本制造业,而高端制造业则完全处于瘫痪状态,与苏联时代可谓大不相同。

  而对于一搜母舰的生产,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的回答很干脆:“我需要苏联、党中央、国家计划委员会、军事工业委员会、九个国防工业部门、六百个相关专业、八千家配套厂家,总之就是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,但这一个国家已经不在了。”

  这句话实际上却是苏联解体后的,前苏联国家所面临的真实困境。苏联的工业是分散式部署的,或者说就像是摊大饼,将原本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拆分的到处都是,分散在整个苏联的国土上。

  苏联采取这种分散式布局时,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经验,于是将工业分散式布局视为国防战略的一环。如果苏联健在,那么自然没有一点问题,这就好比是一辆拼装起来的汽车行驶一样简单。

  可如果各加盟国收拾东西各奔东西的时候呢?那结果自然就是苏联的工业体系也彻底粉碎,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重现苏联工业体系的全盛样貌。

  这并非是危言耸听,而是一个客观现实,以乌克兰造船业为例,其所缺失的配套厂家就分散在前苏联的土地上,而且这些工厂都是配套的,缺少的那一环若无法原样复建就没有意义。

  可即便拥有单一配套厂家其实也没什么意义,因为你缺失的环节其实更多,单一的配套厂家实际什么也搞不出来。

  这就是俄罗斯工业的困境所在,自从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的工业体系其实是破烂不堪的。因为原本严密运行的供应链彻底粉碎,这套工业体系也就不具备实际的价值。

  在大量配套产业丢失殆尽的情况,俄罗斯能够将手头现有的东西运作下去,都已经变成了一种奢望,如果想要复现到全盛时期的苏联工业,那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。

  事实上,在谈及俄罗斯的工业时,还得再考虑一个额外问题,那就是俄罗斯如今所拥有的工业,实际上也是被俄罗斯自己拆解过的了。即在本就千疮百孔的工业上继续破拆,直到把这个工业体系更进一步的拆解。

  单一配套产业完全不具备意义,俄罗斯在独立之初有大量缺乏运作意义的产业。这些产业是真的没有用吗?

  答案自然是否定的,这些产业确实是目前没什么用,但只要经过合理的整合,那么这些工厂依旧可以具备价值。可唯一的问题是,该用什么维持和运作工厂,又如何养活那许多的工人呢?

  毫无疑问,就如同苏联解体后诞生的国家一样,俄罗斯也面临同样的问题,他们找不到维护这些工厂的意义,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维持这些工厂。

  于是,时任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觉得采取“休克疗法”,将价值1.5万亿卢布的国有资产,以股份的形式平分给每个公民。换句话说,彼时每一个俄罗斯公民都拿到了一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。

  这无疑是个蠢透了的决定,因为以当时俄罗斯的情况而言,俄罗斯人大多不会考虑这些证券有什么用,他们只想把这么多东西尽快变现为更实在的东西,外币、黄金、甚至是足够家里食用一两个月的粮食。

  那在这样的情况下,只要有人可提供外币、黄金和食物,这些证券就会集中到少数人手里,而当这些人有了足够的证券后,他们也就能自行处置那些工厂了。

  这些人就是俄罗斯日后的所谓寡头,他们通过收购证券的方式快速掌握了对国有资产的支配权,而这些人同样不会考虑怎么经营和重塑工业体系,他们只会考虑一个问题,那就是如何将这些国有资产尽快变成他们兜里的钞票。

  如此一来,俄罗斯继承来的苏联工业就迎来了它的二次拆解——大量的国有资产被拆卖给国外资本家,寡头们则赚了一个盆满钵满。

  这就是俄罗斯初期由短视的叶利钦政府和寡头们共同造成的问题,为了短期利益而不计代价,闹出了“砸了大楼卖钢筋,拆了工厂卖废铁”的荒唐一幕。

  最终,俄罗斯的国有资产严重流失,反倒是那些经济寡头们利用获得的财产,大肆收购能源、金融、媒体等关键产业,成功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,形成了号称能掌握俄罗斯的“七大寡头”。

  曾经在俄罗斯一手遮天的七大寡头,如今都哪去了呢?答案,他们或是已经死了,或是流亡国外,而把他们赶下“神坛”的则正是如今的俄罗斯总统普京。寡头们曾经想要把普京变成傀儡,但结果是七大寡头被击败了六个,剩下的一个还归降了普京。

  但战胜寡头并不代表俄罗斯的工业就能恢复了,时至今日俄罗斯的工业仍旧是一团乱麻。自从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就一直处在糟糕状态,民用市场几乎完全被西方把持,军工研发和生产能力也大不如前,最惨烈的时候科研经费只有总预算的0.5%。

  军工产品的生产更是惨不忍睹,一度俄罗斯只能年产两位数的坦克,三位数的装甲车。高端重工业也几乎全面瘫痪,图-160轰炸机的生产技术让俄罗斯花了近乎三十年去复原。

  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,毕竟俄罗斯的工业体系已经千疮百孔,想要将其恢复实在艰难。尤其是需要考虑到,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,俄罗斯一度损失200万个工作岗位,每年流失10万名技术人员,科研人员锐减了35%,军工企业和产能更是大幅度萎缩。

  应该说,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,俄罗斯还能在俄乌战争里保持充足的军工生产能力,已经是普京在21世纪开始后努力的结果了。

  但这是远远不足的,因为俄罗斯仍旧在高端制造业上有巨大的短板,大量紧密设备和零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。虽然普京很希望可以重建俄罗斯的工业体系,复现苏联时代的工业荣光,可结果显然不如普京的愿。

  哪怕是在俄乌战争期间,普京如此强调工业生产,尤其是强调要满足自产的情况,工商业的大佬们还能用外国商品冒充俄罗斯自产商品的闹剧来。

  对于这一情况的出现,普京肯定是一万个不满意的。事实上,这次工商界代表会议,根本是普京来兴师问罪来了。只不过,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,普京并没有直接喊打喊杀,而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。

  俄罗斯副总理曼罗夫在会议上向普京提议,应该对那些把“进口商品”错误标记为“俄罗斯商品”的企业追究刑事责任,而普京则在叹了一口气后,回以文章开头提到的玩笑,并最终决定不需要立刻追究刑事责任,应该先采取经济和金融手段进行处罚。

  这一结果能够说是普京放了那些工商业代表们一次,可那些工商业代表也明白,这就是普京的下马威。

 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违背了普京的要求,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普京就下令要用“国产货”代替“进口货”,希望以此摆脱来自西方的控制。但不少企业却悄悄用进口零件做简单拼装,然后就宣称这是俄罗斯的“国产货”。

  这种行为简直是在普京的底线上跳舞,稍有不慎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。何况,所有人都还记得当年的七大寡头是如何败亡的,也记得普京是如何扶植起了新一代的寡头,那些出身于克格勃系统和圣彼得堡政治圈的人成了新时代的寡头。

  这些人与其说是寡头,倒不如说是普京作为总统权力的延伸,他随时都能控制工商界,只看他愿意与否。

  在如今的工商界里,还有多少人是忠于普京的呢?答案是没人知道。而普京的那一声叹息,固然是有他对俄罗斯未来的担忧,也有他对这些工商业代表们的失望,更有他内心的无奈。

  在俄乌冲突还持续的当下,普京不会轻易大举清理工商业,但这并不意味他就要放过对方了,不过是暂缓处置,以待后效罢了。

  说白了,如果工商业日后还给普京整幺蛾子,那么普京是不会吝啬自己的屠刀的。一切都是未确定,结果将取决于工商业的表现。

  当然,从目前来看,俄罗斯的工业若想重新恢复尚需时间,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上俄罗斯的差距已经过大了。普京留给工商业的是不确定性,而俄罗斯工业的未来一样也是不确定性的。如今的俄罗斯已经差的太远了,现在的俄罗斯能拿出手的竟然也只有能源产品,除此之外再无其他。

  或许,连普京也不知道他能否真正重建俄罗斯的工业系统,而他的那一声叹息,可能也有他对自己的失望吧。

  曾经他意气风发的说出“给我二十年,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”,如今他已是古稀之年,那个蓝图中的强大的俄罗斯,他真的还能完成它吗?